四川在线记者 秦勇 文/图
7月25日,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储世纪”)与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川润股份”)在自贡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风光热电储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与产品、服务协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筑钠电产业链,推动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储能产业联合体,助力自贡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资料图】
自贡高新区。
兴储世纪和川润股份是自贡高新区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代表企业,此次签约既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更是本土企业与招引企业的强强联手。“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扩圈强链、提级升档,助力高新区加快建设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自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谢飞表示。
当前,自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焦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无人机及通航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小切口、快节奏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自贡高新区作为自贡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主战场”,先后引进兴储世纪、长盈精密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90%,发展势头强劲。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川润股份作为自贡首家民营上市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风能、储能、太阳能、氢能、电力等能源领域液压润滑冷却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清洁电力、储能、工程机械、石油化工、冶金冶炼、建材等行业。
而兴储世纪是全球知名的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2019年落户自贡高新区,2020年6月首条生产线调试投产,下线首台自产的逆变控制一体机;2021年,通过世界银行点亮全球设备合作商认证;2022年,在四川率先发布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图,并启动钠电产线的相关工作;今年2月,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将打造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园。
此次联手,双方还将合作开拓市场,在开发道路交通及智慧城市光储充一体化微网建设项目等领域全面合作,打造储能行业新生态。
今年,自贡高新区围绕“钠电做龙头、锂电做配套”的建圈强链思路,聚焦电池、装备、材料以及应用等重点领域,引进培育更多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目前,签约兴储世纪50亿瓦时/年钠离子电池、江苏富士达年产30万辆电动单车制造基地及运维中心等4个新能源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42亿元;推进中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有16个,总投资超79.6亿元,其中,四川天钧“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自贡长盈精密“CNC及注塑项目”等4个项目投产。
自贡高新区还制定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在锂电池、清洁能源装备、氢能和页岩气等重点领域加速发力,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兴储世纪共建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领域技术研究、新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氢”力相助 开辟产业新赛道
近日,位于自贡自流井区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2023年“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公告,拿出“高温电解水制氢系统核心组件设计制造及集成关键技术”等4个科研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张榜,涉及榜单金额超1000万元,打造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团队等多维度协同创新研发模式,引领氢能科技创新发展。
东方锅炉深耕氢能产业十余载,已具备氢获取、氢储运、氢加注、氢应用全产业链技术和产品,可提供以氢能为核心的固碳、减碳、替碳整体解决方案,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等系列产品。
7月18日,搭配东方锅炉自主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12辆氢能重卡交付给四川东方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投用,这也是四川首次实现49吨级氢能重型卡车的示范应用,为自贡构筑首条氢能物流示范线。
近日,搭配东方锅炉自主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重卡交付投用。
目前,东方锅炉正以高压氢气储罐研制为重点,拓展氢能技术装备生产线,发展氢制取、氢储能、氢应用等全产业链。自流井区也想搭上这个“链主企业”的氢能快车,开辟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布局建设川南渝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先行区。
据了解,自流井区在西南(自贡)国际陆港储备500余亩工业熟地和10万余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承接氢能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下一步,要以东方锅炉和西南(自贡)国际陆港为主要承载地,招引国内重点涉氢生产企业,聚集起一批涵盖制氢设备、储氢瓶、压缩机等生产方向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上下游企业,组建自贡氢能产业联盟,力争到2025年,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面积拓展超1000亩,产值达到10亿元。”自流井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区还加快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物流应用示范区,推广轻型、简便、低功耗的氢燃料电池物流配送车,开展加氢综合能源站示范运行,拓展各领域氢能示范应用场景,组建氢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攻克氢能“制储运加用”环节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