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半导体芯片发源于美国,凭借着“先入为主”的优势,美企几乎垄断了整个芯片上游产业,全球各地的电子产品都遍布美芯的身影,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高通的手机Soc芯片,英特尔、AMD、英伟达的CPU/GPU等,均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美芯企业也赚的盆满钵满。
(相关资料图)
可即便如此,美仍贪心不足,自从进入5G时代后,它就频频修改规则,限制华为等中企向美半导体采购高端芯片或元器件。在美看来,针对性的精准断供,既可以有效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不会影响到美芯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
然而,从美实施断供,导致芯片产业平衡被破坏开始,美半导体就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电子行业近两年遭遇“寒冬”,美国芯片产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雪崩”,几乎卖不动了!
据国际半导体协会统计的资料显示,美芯片企业在2022年累计蒸发的市值超过了1.5万亿美元,高通、英特尔、AMD等美芯巨头,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部分美芯的因库存太多,价格严重缩水了90%以上!
进入2023年后,美芯延续颓势,在第一季度,英特尔交出了净亏28亿美元的业绩报表,高通和英伟达也不遑多让,分别亏损了22亿美元和16亿美元,还有AMD和美光,亏损了1.4亿美元、2亿美元,可谓一片哀鸿。
很显然,美错估了形式,对拥有万亿出口规模的美半导体市场而言,放弃华为等部分中企客户也许不会丢失太多的营收,可断供这种霸凌行为,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华为的背后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其他中企目睹华为的遭遇后,对美芯彻底也失去了信任,纷纷开始加大研发,同时把可控的成熟类芯片转移至国内,以减轻对美企的依赖。
这就是打压中企的代价,美芯企业集体“暴雷”,完全就是美国自己造成的。本以为这样的“苦果”会让美痛改前非,可它却反而变本加厉,联合日、荷两国限制核心半导体市场对大陆市场的出口,妄图一举锁死中国芯片的出路,达到迫使中企不得不再次依赖美芯的目的。
对于美国的这一系列举动,不少外媒纷纷发文表示,美芯遭遇的“寒冬”才刚刚开始,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原因很清晰,自从美国发动“芯战”之后,中国就加大了对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华为、中科院等企业机构的团结努力下,中国芯片产业正沿着自主化道路加速前行。
据海外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继中企去年累计砍单960亿颗进口芯片后,在今年前四个月时间里,中企进口芯片数量再次减少了293亿颗,同比下降比例约21%,总价值约363亿美元!
由此就不难看出,中国芯片自给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且,中芯国际尚有4座12英寸晶圆厂处于建造阶段,还有华虹半导体等其他国产芯片代工厂商,也在不断扩大产能。
随着这些晶圆厂陆续完工投产,国产芯片的产能必然会迎来新一波的爆发,而美芯的销量也必然会进一步下滑。
更关键的是,在“卡脖子”设备材料方面,国内市场也是捷报频传。华为突破了14nmEDA软件,预计今年就能完成全面认证,上海微电子研发的28nmDUV光刻机,同样量产在即。还有RISC-V架构体系、光刻胶材料等其他细分领域,也都在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一旦国产芯片冲破所有技术壁垒,就不再是美国愿不愿卖芯片的问题了,而是中国市场是否乐意给美芯企业“赏饭吃”。你们认为美国芯片产业未来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呢?欢迎留言探讨。